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*
Password *
Lost your password?
Sign Up
Email address *
Login
香港海味雜貨商會有限公司
Hong Kong Dried Seafood and Grocery Merchants Association Limited
「我們沒有什麼特別的行規,只是大家謹守著『貨真價實,童叟無欺』,總之經營之道就是 靠自己的眼光和口碑。」─麥澄波
二十世紀初是德輔道西的盛世!1950年代德輔道西都是一式四層樓,那時整條街都叫「鹹魚欄」,那時商販一買就是四層高的唐樓,然後天台用作曬鹹魚,下邊兩層住,地下用來賣鹹魚。全條街都是臭臭腥腥的鹹魚味。那時,在不足三百米的街道上,八成以上的店舖經營的都是鹹魚生意。底層作店舖,頂樓曬鹹魚的生產經營一條龍方式,其後因高層建築的出現而逐漸消逝。「我的父親最初是當鹹魚買手,所以我自小即在這條街長大。」
「大抵要到六十年代才開始有更多海味店加進來,由於運輸變得方便,有了冷凍貨櫃作冷藏,開始可以將一些日本的江瑤柱、世界各地的魚翅轉運過來,不要以為乾貨就可以這樣船運,其實海味乾貨也要用海運三數個月,必得裝在冷凍貨櫃內才不致發霉變壞!」波叔還記得六十年代這些遠洋貨輪一抵達上環三角碼頭,立即有很多小船駁艇爭相過去,大船根本不必靠岸,船上的乾貨已全部被這些小駁艇買光運走了。「那時海味魚翅鮑魚還只是少數市民負擔得起,主要都是貴價酒樓買下或者轉運往東南亞等地。「我入行50多年了,在17歲去跟親戚學做海味生意。六十年代才開始流行賣江瑤柱及鮑魚,先前人們到海味舖都是買蝦米粉絲之類。即使罐頭鮑魚有了多年,但一直都是高檔貨,不像今天所有店舖都有得賣。
「最初賣海味的店舖有很大陣臭味,因為沒有冷藏庫,一些乾蝦米海參等東西會發霉就很大陣臭味,不似得今天有冷氣有雪房有抽氣系統。「還有從前店面都是黑麻麻的,只有一兩盞很細火數的燈膽,不似今天燈光火著。從前貨品都是掛到店舖門前大鐵閘上,今天卻是排得十分整齊企理,反而門前少掛東西了。」
「我見海味業真正開始蓬勃是1970年代,一直直線上昇到1997。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最好景,頂級鮑參翅肚極受歡迎,地產、金融經紀搵到錢都來買海味,生意真的唔憂做。
「直到1984中英談判,那時候名貴海味運上中國大陸仍然不多,直至2000年打後,大陸才開始購買很多香港的貴價海味。今天的大陸客人比從前的香港人更捨得花錢,今天大陸人愛買的是冬蟲草。「未來可以預期名貴海味仍是被大陸客人購買為主,市場逐漸向北移。因為中國太多造假產品,所以大陸人還是寧可來香港買貴價海味。」
波叔談到在中國購買海味:魚翅往往是帶骨的、燕窩可能是人造的、冬蟲草裡邊又有鐵沙,聽見都教人心寒。談到大陸人今天吃海味的豪奢,他說往中國吃宴會,有時連自己都會嚇了一驚,他們不同香港鮑魚是切片的,而是每人原隻上;遼參亦是每人一整條上的,還有花膠也是人人一大塊成碟上用刀叉切來吃!波叔嘆口氣說:「這樣的吃法,海味生產多少也不夠我們中國人吃啊!」他又唏噓地說:「冬蟲草炒得這麼貴,也是被中國大陸買光了。從前送血燕也不過一萬元一斤,今天送冬蟲草要成10多萬元一斤,所以現今中國人送大禮幾乎指定動作就是冬蟲草。」他說當前中國的現實就是「買的不會食,食的不會買,都是送禮文化。」波叔形容買海味其實可以當作投資保值,因為一些罕有的海味,像大裙翅、大遼參、大鮑魚、大花膠都已經很難找到了。「若然日本吉品鮑今天都是賣十五到十八頭的,有小於十頭的都極其珍貴,其價格只有不斷暴升!像冬蟲草、血燕這些高價貨,價格都是每幾個月飈高一次。」
今天鹹魚幾乎已完全退出德輔道西,今天賣的鰔魚也不是本地生曬的,而是在孟加拉及越南等地曬好運過來的,整條街今天全是海味店林立,還多得旅遊協會幾年前將德輔道西加上一個別名「海味街」。現在除了本地經營海味的老字號,還有不少中國大陸商人新加入學習經營海味業。談到他們的「香港海味雜貨商會」原來起源於1946年,到今天已有64年歷史,是戰後一班同業為了互相團結起來而成立的。一直以來都要有歷史有信用的店舖才可以加入,以免良莠不齊,所以多年來僅有數十個會員。作為「香港海味雜貨商會」主席的麥澄波形容說:「我們沒有什麼特別的行規,只是大家謹守著『貨真價實,童叟無欺』,由於經營海味各有自己門路,從前會由商會出面作擔保,各大店舖對自己相熟的客戶大酒樓可以進行賖數賖貨,但最終有捐失亦是各自負責。」在此行業打滾多年的波叔笑言:「今天經營海味是各自修行,有些只靠本地的批發商,有的往世界各地找自己的門路入貨,總之經營之道就是靠自己眼光和口碑。」
「1973年香港首次股災前,開始流行魚翅漱口的奢華食法,那時中環最著名的一間『京華酒樓』,那時在股市賺到大錢的人,中午去蒸一條深海紅斑仔,先來一個30元的碗仔翅漱口,那時真的是啖啖翅。「當時中環著名的酒樓還有『國民』、『江蘇』、『德記』等,都是食鮑魚食魚翅的好去處,相當於今天的富豪飯店。不過股票一倒,那年代的美食隨著酒樓的消失而成絕響了!「啊啊!還有半個世紀以前,最早有墨西哥著名的車輪鮑運來香港,那時我記得不過四元一罐,今天大概要500到600元一罐。」地底下轟轟地鑽動,一條地下鐵路正鑽進西區,這個香港華人最早開發的地區,逐漸隨著時代更為城市化,舊區海味街也面臨著巨大的轉變。看著地鐵快將駛進西區,許多舊樓紛紛變身豪宅,波叔在德輔道西經營海味店逾半個世紀,這麼多年以來,看盡電車路兩旁的發展轉變;他認為海味業於西營盤已經有很久的歷史,還有出入口商亦集中此地,行業早已聚腳於此,真正的成行成市,要搬離談何容易。